![]() ![]() ![]() 广东建设报记者 李晓婷 地下管线又要开始“摸家底”了。按照《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在2015年底前,各地要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这下,各个城市可紧张了,做了摸查的赶紧补查,没做摸查的开始启动,但地下管线摸查到底应该怎么开展呢?5月15日,广东省地下管线普查与监控技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主题就是“管住当下、规划未来”。 地下管线怎么分布,还是“蒙查查” 如同“蜘蛛网”般,在城市的地下空间里错综复杂地遍布着,这就是“地下管线”。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输油、工业物料输送、垃圾气力输送,一条条管线在地面下密密麻麻铺设着,可每一条管线怎么走,分布在哪里,却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答案。 北京是国内最先开启地下管线普查的城市,分别于1964年、1976年、1986年开展了三次地下管线普查大会战。广州则是在1995年开始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并制定了地方规程,引入工程监理制度。 尽管如此,目前,国家层面尚没有一部专门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的相关法规制度,已有的部门规章仅仅是提出要进行地下管线普查,或要求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而对于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的层次、内容、深度等没有具体的要求。由于没有上位法的依据,地方政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没有依据,具体要求各不相同,这就使得地下管线“无章可循”。 2013年11月22日,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震惊全国,62人遇难,136人受伤,这一巨大代价使得地下管线的摸查迫在眉睫。随即,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国务院对地下管线问题非常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