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领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总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出征的方向永远是荒芜之地,身后留下的却是拔地而起的高楼。 蔺美,女,深圳分公司测量员。从懵懂青年到岗位专家,寒来暑往,四季更迭,36年如一日坚守测量岗位,用实际行动拓展人生的宽度。 为中国第一钢厦“量身高” 1986年,公司中标中国第一钢厦——深圳发展中心。这栋大厦不仅比国贸大厦高出5米,更在于它将是中国第一栋超高层钢结构建筑。中标后,竞标失败的美国人预言:我们将会看到第二座比萨斜塔!然而,刚刚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的一公司建设团队上下都憋着一股气,这之中也包括20岁的蔺美。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超高层建筑,测量尤为关键,作为项目测量员之一的蔺美深感责任重大。然而,现实跟想象还是有所差距。“第一次上钢梁的时候腿肚子都在打颤,楼底下的行人看着跟蚂蚁似的。”提起首次高空行走的经历,蔺美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眩晕感。一百多米的高空,仅30公分宽的钢梁,重达5公斤的三脚架,还有高空气流流动带来的震动感,让人心惊胆战,加上高精度的测量工作,测量员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几次高空作业后,另一个女孩儿承受不住压力离开了。 女孩子本来就不适合待在工地,女孩子就该待在家里,女孩子何必做这么危险的工作……周围的人不是没有这样劝过蔺美,“别人怎么想我管不着,反正任务交给我了,我就一定得做好咯!”蔺美说。 蔺美需要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高空恐惧。只有高中学历的她,面对复杂的经纬仪和繁琐的计算公式,并不拿手。蔺美就抓紧每分每秒能利用的时间反复测量与校对,晚上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天再挂着黑眼圈往现场跑,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项目上的大姐心疼蔺美,想让她多休息会,蔺美每次都摇头婉拒,再次全身心投入到重复的测量之中。“我这是笨鸟先飞,反复做,重复做,就能将事情做到好。”别人睡觉时她在钻研,别人放假了她也在学习......蔺美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繁琐复杂的测量技巧。只要地理坐标,就能根据坐标算出方位角,并推算出相关的轴线数据。虽然现在仪器越来越先进,但蔺美的习惯保持至今。 在深圳发展中心项目,蔺美从一开始战战兢兢走一步停一步,到脚步稳健如履平地,一步一步克服恐惧,复核轴线、沉降观测、标高复核,一次也没出过差错。“发展中心这样的超高层建筑比一般的建筑测量难度更大,测量方面更是一点错都出不得。”蔺美表示。 1987年5月18日,发展中心大厦胜利封顶,犹如一柄笔直的利剑昂扬出鞘,直刺苍穹。经检查,大楼内向倾斜仅为25毫米,外向倾斜则只有20毫米,远超出美国标准内向倾斜76毫米和外向倾斜51毫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其中,蔺美和他的测量队伙伴们功不可没。 后来的日子里,蔺美先后参与了深圳T3机场航站楼、深圳万科中心、航天科技广场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的测量工作,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护航“超级厂房” 2014年2月,蔺美接到一纸调令,赶到了深圳华星光电t2项目。深圳华星光电t2项目时为亚洲面积最大的单体高科技厂房,主厂是一个420×270米的超大平面,接近北京京东方单层面积的2倍。 蔺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一周之内完成土方方格网的测设。项目工期十分紧张,前期测量如果有偏差,后面根本没有时间和余地修改。 那一年,深圳冬天低温加绵绵阴雨让现场泥泞不堪,这种环境工作,很是难受。“当时恨不得把所有衣服都穿身上,还是直打冷颤。”蔺美回忆,她带领着9人的测量小组,背着测量仪器,穿行在泥泞的现场,晨行夜归,20米*20米的定位点一个个攻克,终于在一周内完成了测量任务。“再累都值得!”看着施工迅速开展,蔺美非常欣慰。 作为公司承接的首个电子洁净厂房项目,华星光电t2项目给测量工作出了不少的难题。华夫板要求3平方米正负落差不超过3毫米。这让蔺美和她的测量小组每天都神经紧绷,时刻监控着塔吊动态,严格把关标高控制;华夫板不能拆卸的特殊性大大增加了主轴线控制的难度,一行9人抢在施工前面,攀爬周围高楼,架设测量仪器,确保轴线准确……工作量巨大,时间紧迫,精神必须高度集中,还要承受可能出错的压力。“测量就是施工的基础,再辛苦也很有价值。”蔺美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 练就测量“绝活” 超深基坑,超高层建筑,多变的地质条件,复杂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施工阶段对施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蔺美也时刻鞭策自己不停学习。 “小黄,这个函数可以再给我讲解一遍吗?”“小秦,能再指导我操作一遍全站仪吗?”一有时间蔺美就会拉着项目上的大学生测量员们问个不停,学习新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相互讨论怎样缩小测量误差,如何读数才更准确……一遍不行两遍,今天不行明天继续。 保持着谦逊的学习态度,蔺美也“出师”了。“咱们单位使用的全站仪特别高端,一输入坐标,数据自动计算,方便得很!”蔺美拍拍身边的新伙伴,笑弯了眼。 测量越来越便捷,蔺美却始终没有抛下自己的基本功。项目小伙子们复核数据必须借助电脑软件才能完成,蔺美则在现场就能完成复核轴线与标高的复核。只要给她一个地理坐标,她就能根据坐标算出方位角,并推算出相关的轴线数据。而这一切仅仅只依靠了一个小小的计算器。“手在计算器上噼里啪啦跟弹钢琴一样,”去年刚入职的测量员王劲松对蔺美这手独门绝活赞叹不已,“能够达到小于2厘米的精度,她绝不会允许3厘米误差的存在。” 提起自己的小绝活,蔺美有些小得意,“年轻时下的苦功现在看来一点不多余!”正是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勤练基本功和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蔺美负责的项目测量从未出过问题。 “测量功夫炉火纯青”“教我们的时候很耐心”“很照顾人,像妈妈一样”……没正式收过徒弟的蔺美,却是得到了分公司上下的认可与爱戴。“我的工作有价值,这就是我人生中最骄傲的事。”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激情澎湃,一辈子干着平常而又不平凡的事情。“只要公司有需要,我依然会干下去”。长时间盯着仪器导致患有眼疾的蔺美最后这样说到。 |